綠蔭環繞、黑白色調的高樓、南北通透的戶型、整潔的地下車庫……對于曾住在木場巷望江村的俞阿姨來說,10月11日是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在社區的組織下,她和老鄰居們回到了煥然一新的家園——海潮園一園安置房小區。
“推進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房和配套設施建設”是2019年杭州市政府確定的十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回遷提速”工程也同步列入了市委“干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十大攻堅工程。截至今年9月,杭州市列入民生實事項目的安置房已全部開工,安置房竣工面積近300萬平方米,回遷安置9774戶,89個配套設施工程開工,民生實事各項目標任務均已提前完成。
今年年底前,杭州主城區安置房項目還將實現全面開工,為回遷群眾早圓安居夢護航。
更快速度
5年時間杭州全面完成回遷安置
杭州需要多少安置房?有多少待安置的過渡戶?這是回遷提速下,杭州市建委首先對自己提出的問題。
由杭州市建委主要領導領銜,迅速行動深入基層,于今年一季度就完成了對十城區及大江東的城中村改造過渡、安置及拆遷安置房建設等情況的全面摸底調查,摸清了在外過渡戶數、時間及所需安置房等幾個關鍵底數。“這些數據,為科學制訂安置房建設、竣工、回遷提速計劃奠定了扎實基礎。”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緊跟其后的,是協調梳理破難題。杭州市建委定期召開例會,牽頭開辟專門溝通渠道,對安置房項目優先保障——涉及到安置房項目土地指標的,國土部門承諾優先全額解決;協調原有規劃,讓安置房建設項目不卡在某一環節;緊盯企業和單位征遷,為安置房及配套項目騰挪土地。“今年上半年,就有14家涉及安置房建設的市屬企業單位搬遷了。”
安置房項目開工前期審批還有了綠色通道。早在2016年,杭州市建委就出臺了模擬審批政策,安置房項目落地實現“零等待”。這意味著立項、設計、環評、能評、招投標等環節與相關土地審批同步進行。待其項目土地等手續辦理完畢,就能將模擬審批文件轉化成正式審批文件,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間,讓安置房項目建設大大提速。
“從2016年開始,能明顯感覺到回遷安置房的審批、建設速度都加快了。”拱墅區城建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齊宇文說,就在前幾天,其單位負責建設的安置房小區宸銘府交付選房了。
“宸銘府二期是2016年10月開工的,到了2018年中,我們就建好了。”齊宇文告訴筆者,竣工后各項審批采取了多線并行的方法:“又搶了兩個月的時間,讓我們居民提早回遷。”
多管齊下,回遷真正在提速。據杭州市建委數據,原定安置房開工600萬平方米,現已開工1103萬平方米,提速84%;原定安置房竣工260萬平方米,現已竣工293萬平方米,提速13%;原定回遷安置7000戶,現已完成安置9774戶,提速40%;原定配套設施工程開工50個,現已開工89個,提速78%。
杭城征遷百姓的安居夢也同步拉近——2020年基本完成5年以上在外過渡戶回遷安置,2023年基本完成在外過渡戶回遷安置,2024年杭州市主城區全面完成回遷安置。
更高質量
知名品牌代建對標商品房小區
提速不意味著質量上的放松,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已是杭州市安置房建設的“常規動作”。
早在去年,杭州市建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杭州市拆遷安置房建設品質的指導意見》,要求圍繞“新建項目建設品質達到中等偏上商品房水平”總體要求,提高拆遷安置房小區硬件品質,同步提升后期物業管理、社區管理等長效管理水平,讓百姓吃上“定心丸”。
其中,積極引入知名品牌房企參與代建,更是讓安置房建得又快又好。
海潮園一園就是綠城房產代建的安置房小區,小區綠化多是灌木、喬木,很有檔次;單元樓線條清爽,外立面下面用的是外掛石材,上面則是真石漆,都是當下一流的工藝;走進單元樓里,入戶門廳、樓層門也全是精裝修。回遷戶俞阿姨很激動:“比普通商品房還要漂亮!原來還擔心挑不到好房子,現在是一點都不擔心了,每一套都是好房子。”
海潮園一園實景
“知名品牌代建安置房,在杭州已是主流趨勢。”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他們接受更多的前沿信息,因此設計理念能與當下流行趨勢接軌,并且更懂老百姓喜愛,也更明白錢該怎么花。”
聽取百姓意見,安置房因需設計。木場巷社區書記沈洪告訴筆者,從望江村征遷伊始,木場巷社區成立了社區、指揮部、項目黨支部共同發起的暖巢議事監督會,建起居民與征遷指揮部的溝通橋梁。沈洪說,議事監督會每月都會舉行一次會議,把居民的建議和需求反映給設計單位。
海潮園一園實景
安置房樣板先行,并設標準化措施。走進義蓬街道城鄉一體化安置(二期)北地塊項目部,這里專門劃出了一塊區域,放置著鋼筋、模板/支模架、主體樓梯、砌筑及二次結構、內墻抹灰、外墻裝飾及保溫、衛生間防水、屋面、管線、后澆帶等十個房屋建造模塊——這便是工藝樣板,房子的每個結構是如何組成的看得一清二楚。
大江東義蓬項目樣板展示區
質量上去了,速度也在提升。濱江區創新總包代建單位專業化、市場化科學的運作模式,總包代建的安置房項目可在開工后36個月后完成交付,比以往的安置房項目提前6~12個月,使得總包代建項目交付時間大大縮短,節約了政府過渡、安置成本。
如今,高品質安置房已不是特例,杭州涌現出一批在省內外都處領先地位的安置房小區,紫薇公寓、新德佳苑、上環橋安置房、祥符鎮高層農轉居公寓、潮上云臨南苑、楊公社區安置房……安置房與周邊商品房比都毫不遜色,安置房工程真正成為了民心工程。
杭州楊公佳苑
更美藍圖
攻堅克難配套措施緊跟其后
安置房項目的建設,同時也伴隨著配套設施的完善,后續工作的完結。今年9月,杭州市筧東嘉苑小區的王先生和家人一大早就來到行政服務中心,經過公證、不動產登記等流程,他們住了3年的“無證房”終于領上了“身份證”。
筧東嘉苑小區是安置房小區。曾經,由于存在部分前置審批手續不到位或資料缺失等問題,產權證難辦成為安置房住戶呼聲很高、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在加快安置房建設的同時,杭州還把破解安置戶產權證辦證難題,作為重要的配套民生工程。
為此,杭州市建委成立了清理解決拆遷安置房辦證遺留問題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并于9月印發了《關于杭州市拆遷安置房產權初始登記歷史遺留有關問題的處置意見》。截至10月底,全市已交付的安置房項目辦證初始登記已全面開展,完成初始登記32個。
安置房再無后顧之憂,而正在逐漸完善的配套設施,也讓笑容綻放在回遷居民臉上。
站在海潮園里,俞阿姨指著旁邊一棟特別漂亮的小樓,欣喜地說:“這里以后是我們的幼兒園,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學了!”剛拿到宸銘府小區鑰匙的趙先生則開始盤算著上班的新路徑:“小區門口的宸麟路也通了,往前走就是地鐵5號線,方便多了。”
杭州海潮幼兒園
支小路、停車場、中心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更將讓居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幅安置小區的更美藍圖,正徐徐展開。
(來源:浙江日報;作者:吳佳妮 章 忻 杭建宣)